美化义山路艰辛 传教士勇当开荒者
(芙蓉11日讯)凭着对保存民族文化根本的坚持及对胞弟的思念,七旬基督教传道士只带着一把小小镰刀,在荒凉的李三路华人义山披荆斩棘,成为美化义山的开荒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三路华人义山近年来经过义山委员会进行一系列的美化工作后,阴森森的义山已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展现朝气勃勃的面貌。
继早前报导诚与爱妇义工团的妇女,一步一脚印搬动砖块美化义山的感人故事后,本报再走访义山美化的另一名功臣张金祥,听他畅谈背后的动人篇章。
义山委员会一份子的张金祥(70岁),就是凭着对民族文化根本传承的坚持,在2018年独自走入堪称荒山野岭的义山,开辟并发掘不少具历史代表及英雄人物的古墓,让这些被“埋没”在荒山野岭的古墓,得以重见天日。
张金祥接受《中国报》访问时透露,他是于80年代开始成为基督教传道士,但他受儒家文化影响,对民族文化传统有着一定的坚持。
他认为,义山就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是华裔在芙蓉落地生根的证明,身为后代必须给予保护,不是让义山就此成为荒山野岭,遗忘先贤对开辟、发展芙蓉的贡献。
他美化义山的另一个动力,源自他对已逝世胞弟的思念,胞弟在年幼时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当年家境贫苦,胞弟的墓碑只能用木条设立。
他说,他每年与母亲到柔佛新山义山拜祭胞弟时,看见许多因年代久远而倒塌的墓碑,总会非常感触,因此决定成为美化义山的开荒者,2018年他只身进入荒山野岭的李三路华人义山,开始了美化义山的路程。
入义山常遇蛇掉坑洞
张金祥回忆在2018年,独自拿着一把小镰刀进入李三路义山“开荒”,当时义山都是深山野岭,遇上野狗、蛇等动物一点都不出奇。
他说,在开荒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有时走着走着会有一条蛇掉在他肩膀,又或走着走着,突然掉入坑洞内,都是常发生的事。
他指出,其中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墓碑,是在甲必丹谭扬总坟附近的一个墓碑,当时该处还未清理,四处长满野草,包括该墓碑上也长满了野草,让他感觉到非常恐怖。
“我一人独自开荒,遇见蛇、野狗等都不怕,唯独看见这墓碑会心里感到害怕。”
询及独自一人到义山开荒,难道不会感到害怕,抑或家属不会基于安全因素反对时,他坦言,自己已活到这把年纪,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想在他有生之年,还有能力之时,为义山美化作出贡献。
询及日后是否打算美化芙蓉区其他如亚沙路义山,张金祥笑言,自己已一把年纪了,这些工作就留给后代,而他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开荒者。
他说,在美化义山的工作上,由他先做个开头,以身作则,希望能影响后代,继续守护着义山,守护着民族的文化根本。
张金祥:找到先人墓碑感喜乐
张金祥指出,在开荒过程中,他找到各籍贯、会馆、组织,甚至是甲必丹、抗日英雄的墓碑,都是让他感到快乐的事,也让后代对先贤、地方历史上有更深的了解。
他也与记者分享一件蛮玄的事,当初他与其他义工安排神手在抗日英雄张文顺墓碑附近挖掘土地,当时抗日英雄的墓碑已被深埋在泥土里,肉眼根本看不见。
“但就在这时,神手突然发生故障,后来大家才发现到旁边就是抗日英雄的墓碑,确实蛮玄的。”
他指出,在美化义山过程中,除了社团、政府的支持,最让他感动的是小市民知晓后,也纷纷响应。
他说,小市民们捐献的款项数额不一定很多,但却是他们的血汗钱,大家都是尽一份力支持,保护着义山,这是最让他为感动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