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州政府日前宣布在4类公共场所实施限酒令,掀起全国热议。不可否认,在许多先进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甚至部分欧美地区,公共场所禁酒已是普遍现象,旨在减少酗酒引发的社会问题。
然而,身处多元种族与宗教交织的马来西亚,凡涉及宗教的生活政策,往往被政治过度放大甚至扭曲。
个人认为,这源于我国政治风气长期受种族与宗教议题牵制。多年来,朝野政治人物习惯在“敏感”议题上制造分歧,将原本应理性讨论的政策,变成煽动种族情绪的工具。这种策略或许能在短期内收效,却长远来看,加剧国人对彼此文化习俗的误解与猜忌。
当大马人民走出国门,赴泰国、印尼,甚至穆斯林保守国家如土耳其、阿联酋,许多在国内被视为“敏感”的现象,其实能被大家平和接受。泰国街头酒吧林立、猪肉食摊随处可见,流浪狗也很普遍,但大马旅客并不因此感到不适。
在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更常见各族同胞在茶室共桌用餐,互相尊重各自习惯,根本谈不上敏感。
归根究底,所谓“敏感”,正是从政者习惯性利用宗教与种族议题制造恐慌的结果。他们口头呼吁多元包容,实际上却在煽动族群情绪,企图以此攫取政治利益。这种政治操作,才是真正造成社会敏感化的根源。
笔者始终认为,这次限酒令引发的波澜,是马来西亚长期依赖种族政治和宗教情绪的必然结果,一切咎由自取,且绝非最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