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社会里,女性的角色多半围绕着“相夫教子”的家庭责任,稳定的家庭被视为她们最重要的使命。
随着时代演进,女性逐步走出家庭、踏入职场,从兼顾家庭的上班族到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甚至创业成为企业家,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能力。
然而,女性的足迹并未止步于此。在社会组织与社团运作中,也越来越多女性从基层的参与,至担任领导任务,在各社团、会馆发光发热,扮演凝聚人心与推动传承的重要角色。
从家庭走入职场,再跨足社会公共领域,现代女性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沉重,但她们仍不断以坚毅的姿态贡献社会,展现非一般妈妈的角色。

生长于一个拥有17位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拿汀斯里杨翠莲自小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长大,这段成长历程也锻鍊出她坚毅不拔、刻苦耐劳的性格。
踏入双十年华之际,她更扛起当家重任。
在武吉不兰律的一间小杂货店里,是杨家众多子女成长的摇篮。自小学开始,杨翠莲深受做生意的薰陶。

她在接受《中国报》访问时回忆,童年的生活极为艰难,家中不仅面临庞大债务,双亲也相继中风瘫痪,后来连支撑全家的杂货店也不幸遭遇火灾。
她说,由于兄弟姐妹众多,有的搬到外居住,有的随着婚姻嫁娶组织家庭。20岁时,承接生意的担子落在排行第13的她身上。
凭藉敏锐的商业头脑,她让生意逐渐起色,努力偿还债务,年纪轻轻便学会从交易中洞察市场、灵活运用账期周转资金,逐步累积收入。
“我从买卖中了解了生意理论,让生意不停周转,一点一滴积攒收入。”

她记得,母亲过世三周后,店屋突发火灾。当时她手中紧握1000多令吉逃出火场,最后交给邻居协助善后,在屋后的储藏室改建成亚答屋,靠着到巴刹取鱼菜转售,继续维持家计。
在她生命中,除了父亲,另一位举足轻重的男人,就是丈夫拿督斯里李典和。
成长于同一小镇、小学和中学也走着相同轨迹,因此种下了这份特殊情缘。届满21岁,她就选择注册结婚,并在1987年,25岁时与李典和共结连理。
婚后,当了20多年全职家庭主妇,机缘让她涉足商场,从事油站生意,还接管发展公司,从零开始学习建筑发展领域的事物,一步步蜕变成为公司的领导人,犹如人生的一场华丽转身。

■婚后当全职家庭主妇
在组建家庭时期,夫妇俩的生活不宽裕,婚事以最简约的方式操办,杨翠莲也进入全职家庭主妇的生活。
她指出,丈夫在吉隆坡上班月薪1500令吉,扣除家用、孝敬母亲、屋租等生活开支,所剩无几,每天必定要回家吃晚餐。
“那时,我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烹饪、食疗、烘焙,避免到外购买,也要让辛苦工作一整天的丈夫,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家常饭。”
一路走来,夫妻俩在颠簸中,同心共度风雨,并培育5名子女。
“要敢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要与丈夫共情,言语间不要泼冷水,多说好话与支持的话。”
因为经历过艰难,她更加理解生活困顿家庭的辛酸,也常伸出援手。

■接管公司从零开始
2010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最小女儿已10岁,杨翠莲重燃做生意的热忱,有意在达城开设油站,也获得丈夫的首肯与支持。
她妥善安排时间,白天处理家务、下午陪伴孩子,事业与家庭兼顾。
2016年,在丈夫鼓励下,她接管了一家发展公司,并在7个月后把公司带入佳境。
“生意的原理在于买进卖出,从中牟利;从学习管理公司直至发展建屋,我都是从零开始学习。”
询及如何让自己涉足了解屋业发展领域,她形容,或许是嫁夫随夫,多聆听及多发问,让她不断累积经验,例如她已了解到一英亩土地能建几间屋、如何规划土地发展等等。
如今她与丈夫也共同打造了Arena Seremban,为芙蓉注入发展新活力。

■学佛学会放下与转念
成为佛光人,是杨翠莲人生的转捩点。
她说,最初是在《苹果周刊》认识满亚法师,正念的文章让她获益良多;佛光曾在芙蓉推动重建佛寺筹款,她也到场响应。
”2008年,听闻星云大师来马来西亚,我在当年皈依佛教,透过宗教有了精神寄托,开始学佛,参与佛学会考, 也深深体会星云大师的伟大,以及佛光的教育理念。”
杨翠莲在2017年出任佛光芙蓉分会会长,2021年被推选为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中马协会会长。过程中,丈夫的支持给了她很大鼓舞。
她坦言,当家庭主妇时曾与社会脱节,商场的历练让她重拾自信。
“接触佛光,更给了我一个大平台,启发我勇于表达、敢于承担,集体创作,共同解决难题。”
她还发起芙蓉佛光合唱团,与众人用歌声宣扬人间佛教。63岁的她说,学佛让她学会放下与转念,也改变了她看待人生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