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森州人 > 芙蓉专线

阅读

“跨阅4.0:校本扬帆,深耕素养”工作坊

文 文 文

陈友信吁各造正视 提升阅读重要性

(芙蓉17日讯)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呼吁各界,必须积极参与挽救能力下降的危机,重新认识的重要性。

他说,从政府到民间必须积极参与,增加资源投入,包括师资培训和课程设计,已应对学生能力的衰退。

李典和(右起)、莫泰波、陈友信及张永庆正参观参展独中现场的科技展示。
李典和(右起)、莫泰波、陈友信及张永庆正参观参展独中现场的科技展示。

他今日为主持开幕时指出,只有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改善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才能有效提升我国整体教育素质。

他说,面对时代巨变,世界各国无不设法通过教育找寻解决之道,从传统的“考试导向”,转为致力发展“素养导向”的教学,强调培养孩子融合知识、能力和态度,以适应当今社会,迎接未来挑战。

“其中一项根本基础是‘素养’,强调理解与思考探究能力;透过跨学科,让学生有规律地养成从、理解到思考的关键学习力,学习各种知识,成为终身学习者。”


他说,推广、培养兴趣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投入长期的教学资源;从纸本到数码,从讯息解读到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到解决问题,能力贯穿始终。

能力是一国教育进步的基础,通过培养自学能力,促进知识传播与观点交流,最终贡献个人能力,参与社会,这也是《独中教育蓝图》提倡的教育理念。”

出席嘉宾有波德申中华中学永久名誉顾问拿督斯里李典和、董事长莫泰波、校长张永庆、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副代表卜正珉。

该工作坊共获752人参与,其中416人线上参与,336人在现场出席。

参与的主讲人及讲评人以及嘉宾一起合照,坐者左5起李典和、莫泰波、陈友信及卜正珉。
参与的主讲人及讲评人以及嘉宾一起合照,坐者左5起李典和、莫泰波、陈友信及卜正珉。

■跨领域学习改变传统模式

陈友信说,跨领域或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在教育界受广泛关注,为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模式带来新的改变。

“跨科学习不仅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概念和方法,还透过实践技能和知识探索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更深入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他指出,在跨科趋势下,不仅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调整,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在整个教学历程中,教育不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评估者,而更多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我们正处于一个亟需更加心态开放和应对手法灵活的时代,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为教育工作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

他说,面对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素养的未来公民,成为现代科技社会的重要目标。

他说,教师和学生都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环境,适时调整学习模式和评量方式。

他说,对于有能力适应新科技的下一代,教师若能辅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学习到知识再到智能的全面思考,将极大促进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李典和(左起)、张永庆及莫泰波一起“研究”学生的创作。
李典和(左起)、张永庆及莫泰波一起“研究”学生的创作。

■卜正珉:培养独立思考 台湾致力推动

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副代表卜正珉说,台湾致力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推动从基本的语文、长文、到多文本、跨学科、跨城等能力的提升,希望学生能以为主轴,进行探索与学习,培养独立自主思考,成为具有社会适应力与应变力的终身学习者。

他说,台湾在教育部的政策鼓励下,过去20年已推动多项教育计划,注入软硬体设施的资源,培养更多优质的师资,希望藉此培育出在学习上有更多想像力、人文素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学生。

他说,应时代需求,台湾教育部今年非常重视跨领域的学习,面对人工智能、科技大爆发的时代,跨领域学习不仅结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的跨学科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元发展下培养出跨界的沟通能力与专业力,更能运用藉由能力所开展出的素养力,培养“知识、技能、情意、态度”整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他希望参与的老师能把从工作坊学习到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让学生有更好的习惯。

他乐见跨阅的研习迈入4.0,朝向深耕素养的目标前进,也希望台湾能藉此活动持续台马教育合作交流,共同推动马来西亚华文独中跨科教学、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

“跨阅4.0:校本扬帆,深耕素养”工作坊获得752人参与,其中416人在线上,336人在现场。
“跨阅4.0:校本扬帆,深耕素养”工作坊获得752人参与,其中416人在线上,336人在现场。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阅读

“跨阅4.0:校本扬帆,深耕素养”工作坊

相关文章

阅读角落以书换书 官方学校社区齐赞好

阿米努丁:可打开知识之窗 阅读风气一定要提高

陈清治鼓励多阅读 从报章吸取写作技巧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