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近期爆发的“婆孙恋”,加上全城热议的“红姐事件”,还真是现代“爱情骗局”泛滥的缩影。
先是躲在网络背后向目标人物展示高颜值头像,一步步设局欺骗,向目标人物嘘寒问暖、关爱有加,结结实实地利用他人信任,满足自身欲望或获取利益。
在“爱情骗局”中,受害者不再局限于性别、年龄或阶层,任何人只要在情感上有空缺,就可能成为目标,这种行为的危害不仅仅在于金钱损失或身体侵犯,更动摇大家对人性的信任。
个人总觉得,骗子并非天生本恶,他们当中不少人也曾有过做一个“正常人”的可能,但或许是在成长过程中,长期被灌输“能不劳而获就不必辛苦”的思维模式,形成价值观的偏差。
再加上,现今的社交平台与网络技术,为骗子提供绝佳的工具与平台,匿名、虚拟身分、算法精准推荐,让骗子更能轻易捕捉目标、操控情绪、实施诈骗。
而今的整个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又近乎笑贫不笑娼的高度功利,在这样的氛围下,诈骗技术甚至被视为一种“能力”。如果社会继续默认“你被骗是你活该”,而非追问“为何骗子能堂而皇之地存在”,相信诈骗问题永远没完没了。
须知,每个骗子曾经也是天真无邪的婴孩,他们之所以后来成为骗子,应该探讨的是支撑骗局运作的整片“文化”土壤,是谁在为这片土地施肥、浇灌,“栽培”了一批又一批的骗子?只要愿意深入思考,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