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5日讯)逾百年历史的万茂华人义山终于重见天日,初步估计该义山有逾百个墓碑,已寻获有近80个。
该义山管委会今早于义山举行大伯公开光仪式,出席者包括管委会主席李光兴、秘书郑进蕊、万茂区州议员叶耀荣、罗白区州议员周世扬、沉香区州议员吴金财、森州爱心团队义工及村民等。
李光兴透露,该义山在数年前已寻获,而管委会耗时约2年成立,其中开设银行户头也耗用逾半年。
如今义山管委会终于成立并着手进行激活工作,他坦言自己只是暂时担任主席,先开个头,随后将寻找下一名接班人带领该会。

义山管委会副秘书谢沁文指出,经过管委会理事走遍义山各角落,目前寻获75个墓碑,其中双墓位有8个,葬有81名先人。男性达48人,女性30人,另有5个墓碑无法识别性别。
她说,管委会也发现75座墓碑中,环形墓有32个、单位墓碑42个、其中有7个墓碑已损坏。
“若按照籍贯计算,义山逾一半的先人是广东籍贯,占53人(65%)、广西及福建各9人(11%)、海南琼州3人(4%)及无法识别有7人(9%)。”
她指出,在这些寻获的墓碑中,最早的墓碑为1936年,葬在义山较后方,估计有90年历史以上。
郑进蕊指出,该义山往年都有后人前来拜祭,只是他们需要带上工具锄草、可谓披荆斩棘“拜山”,如今管委会接手后,已清理杂草,方便后人前往拜祭。

叶耀荣:吁后裔提供先人资料
万茂区州议员叶耀荣说,如今管委会已有一些先人及义山的资料,4月为清明节,他相信会有许多后人前来拜祭,他也呼吁后裔们提供管委会有关先人资料,让管委会能掌握并整理义山的资料。
他指出,这些资料非常重要,能从中得知先人的祖籍、如何前来大马生活并葬在该义山。
“在收集了资料后,管委会将开会决定如何规划,因现今墓碑安葬方式都是没有规划,墓碑葬在东南西北方向皆有。”
他指出,有了规划后,能善于利用现有所剩的土地,若有民众有意在百年归老后葬在该义山,管委会能从中鉴定墓位的收费。
不过他强调,目前管委会不会对前来拜祭的后人收取费用,而是随缘捐赠,作为日常打理义山的开销及费用。

■激活义山成立管委会
叶耀荣指出,义山在5、6年被发现后,期间村委会开会商讨如何激活义山,随后成立义山管委会。
他说,初期寻获该义山时,义山都是荒山野岭、长满野草,在成立管委会后,才能着手展开激活义山工作。
他指出,如今成立了义山管委会,也决定由该会进行义山美化工作,也让义山墓碑重见天日。
“义山原本设有大伯公神像,但不知何故已不翼而飞,因而管委会重新安装新神像,并提升凉棚设施。”
郑进蕊指出,实际上义山是社区的一部分,为凝聚社区力量,该会也呼吁社区民众一同出力,一人捐赠10令吉供奉大伯公,展现万茂社区的力量,并成功筹获1380令吉,安上大伯公金身。

■周世扬:最早墓碑证明华人百年前来马
罗白区州议员周世扬指出,既然最早的墓碑已有90年,证明万茂义山从开发至今有逾百年的历史,也证实了华裔在逾百年前已在大马生活的证明。
他说,根据管委会掌握的资料,义山中最近一次下葬的墓地是在2020年。他也赞同管委会接下来对义山进行规划的举动。
他建议管委会,既然义山仍有50%土地可使用,可将环保葬纳入该义山安葬方式之一,让民众有多个选择。
他指出,该义山总坟建于1970年,证明义山早前是有管委会,但随后不活跃并进入冬眠,义山也因无人打理而消失在大众视野。
他说,既然义山管委会在李光兴的号召下已成立,加上李氏也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大家都对他相当熟悉,他提议由李氏继续担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