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森州人 > 芙蓉专线

广福堂

马厘街

文 文 文

老街时光机完结篇|早期多间中药店 马厘街仅存广福堂

四代中医救济无数市民,超过80年历史的药行中医馆,堪称芙蓉中药行里的老行尊,它就坐落在芙蓉

楼上是医师的住所,楼下是医馆和药店,除了为市民看诊,也有售卖药物。

药行中医馆老中医叶福生(76岁)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是由其祖父一手创办,如今医馆业务由女儿叶欣宜(32岁)打理,已进入第4代。

广福堂药行中医馆坐落在马厘街已有超过80年历史。

叶福生指出,早期的有多间中药店,在其隔壁的泰和堂、附近的一家香烛店和东安会馆隔几间店,在早期都是中药店。

他说,虽然当时一条街就有几间中药店,但各有各做,只是良性竞争,不曾出现恶性竞争。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仅存药行中医馆。


“在我的记忆中,60年代到70年代的是个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街道,当时楼上还租给梳起不嫁的妈姐呢。”

他说,除了租给妈姐,医馆楼上也租给从中国来的同乡。

叶福生指出,早年附近有金城戏院,距离菜市场也不远,当时此街道人来人往,到了80年代,当地人口开始外迁到罗白和亚沙,渐渐地的人口越来越少,昔日繁荣热闹的街道也变得冷冷清清了。

他说,随着人口的减少,经过该街道的车辆也少了很多。由于担心治安问题,昔日该医馆为市民看诊到晚上9点,如今到了下午5时便打烊了。

叶福生示范把药材切成药片。

■仿如中药文物馆

走进药行中医馆,可以看到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仿如走入时光隧道。

散发古朴味道的的百子药柜、古色古香的脉枕、还有已经成为“古董”的捣药、磨药粉和切药片的用具。

超过半世纪的百子药柜流露古朴味道。

此外,走过逾80年悠长岁月,药行中医馆也收藏了多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印章,让人感觉仿如一间中药文物馆。

叶福生指出,医馆的一些物品是从其祖父的年代流传下来,至今已经是第4代了,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不舍得丢弃,可以使用的就继续使用,无法使用的就收藏起来纪念。

广福堂药行中医馆所收藏的印章富有历史价值。

他说,虽然现今已是科技发达的年代,但是中药的处理,如磨药粉、切药片和捣药,都还是要靠人工处理,而且中医中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值得流传到下一代。

叶福生示范使用传统用具筛药粉。
叶福生示范使用传统用具捣药。

■叶福生是第3代传人

叶福生是药行中医馆“第3代传人”,他已有超过40年的行医经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

叶福生指出,他在年少时没想过要继承父业,他在中医馆协助父亲约10年后,才决定到香港考取中医文凭,33岁才接手父亲的中医馆。

他说,在父亲的时代,该中医馆的店面还是租的,在他接手8年后,用28万令吉买下店面,然后再用约3万令吉进行装修。

他说,该中医馆的建筑物原本很残旧,经过多次装修,大概耗资10万令吉,才有今天的面貌。

叶福生指出,在父亲的时代,该中医馆从上午7时就开门为市民看诊,直到晚上9点才打烊。大年初一和初二也有开半天。到了他接手后,看诊时间改为上午8时至下午5时。如今中医馆的看诊时间从上午9点开始至下午5时。

“中医父女兵”叶福生与独生女叶欣宜,默契十足。

■叶欣宜立志当中医

药行中医馆“第4代传人”叶欣宜从小看着父亲把脉和抓药,中学毕业之前便立志当中医。

她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到英迪国际学院(现为英迪国际大学)唸中医课程,之后到中国山东实习一年。回国后就和联手经营中医馆。

叶欣宜指出,当上中医后,她觉得父亲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中医的成就,还有其好学不倦的精神。

“父亲会一直去学习新的疗法,她也受到父亲的影响,会主动去参加一些新的课程及多阅读医药书籍来提升自己。”

年纪轻轻的叶欣宜目前是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她也是森美兰中医中药联合会的总务。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广福堂

马厘街

相关文章

老街时光机系列3|20世纪著名商号 天祥号见证马厘街发展

老街时光机系列2|老芙蓉陈振国忆述 振小曾驻扎马厘街

老街时光机系列1|芙蓉最早街道之一 马厘街仍保有老店

叶福生:成彼此生命支柱 父女被误祖孙 不介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