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森州人 > 庇劳/仁保/日叻务专线

#中华文化

峇都基基启新华小

友族同胞

制作灯笼比赛

文 文 文

启新华小传承文化办灯笼赛 友族家长热情参与很给力

(马口7日讯)制作中华传统文化灯笼,友族家长也喜爱!

近年来在农历新年前,推行以12生肖为主题的灯笼制作比赛,深受友族家长及学生的喜爱。

这所由友族学生占主导的华小,尽管在学生族群构成上独具特色,但却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不遗余力。

校长温秀娟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这项活动已经在学校连续举办了6年,不仅是学生与家长互动的桥梁,更是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象征。

峇都基基启新华小近年来推行以12生肖为主题的灯笼制作比赛,深受友族家长及学生的喜爱。
今年是蛇年!参赛作品少不了蛇造型。

她说,为了让比赛更有吸引力,校方特地为每位参赛学生提供红包,以资助灯笼制作所需的材料费用,这一贴心举措不仅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使比赛更加普及化。


“在过去,灯笼制作比赛通常是在学校内进行,家长需要陪同孩子在两小时内共同完成灯笼的制作,然而,这种模式对于一些工作繁忙的家长而言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

她提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校方近年来对比赛模式进行了改革,将制作环节改为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带回家完成,然而,这一改变大大提升了比赛的参与率,也让家长与孩子在家中有了更多亲子互动的时间。

她说,校方希望通过这种更灵活的形式,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参与其中,孩子们在家制作灯笼,不仅能发挥创意,还能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不仅如此,以前忙于工作的家长一直都不能亲身来到学校参加这项比赛,然而知道比赛方式更改后,纷纷踊跃报名参加,从以往的10多人,增加到20多人。”

友族学生在比赛中夺下“冠军”,与母亲一起分享喜悦,左是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右是温秀娟。
比赛模式的改变大大提升了比赛的参与率,也让家长与孩子在家中有了更多亲子互动的时间。

◆ 温秀娟校长:友族家长创意十足

温秀娟校长说,由于更改了比赛方式,因此涌现出不少创意十足的作品,许多友族家长的表现尤为亮眼,一些家长甚至自费购买一些装饰,融合到灯笼设计中,与孩子一起配合尽力把灯笼做到最美,他们甚至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寻找灵感。

她也说,通过这项活动,友族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让学生及家长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她说,友族家长和学生的创意和热情超乎校方的想象,他们部分制作的灯笼作品甚至比华裔学生的作品更具独特性。

据知,新的比赛模式不仅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也使灯笼作品的质量显着提升,以往,不少家长因在两小时内在学校完成作品的模式往往让他们感到时间紧迫,无法尽情发挥。而如今,家长与孩子在家有充足的时间一起设计、讨论和制作灯笼,呈现的作品自然更加精美。

完成作品后,友族一家大小一起拍个照留念。

◆ 学生与家长合力制作灯笼

温秀娟校长说,学生和家长可以在家慢慢制作,还能和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的想法,这种感觉非常温馨,此外,校方特别设立了奖项,以此鼓励家长和孩子发挥更多想象力,第一名奖金为50令吉、第二名为30令吉、第三名为20令吉。

她认为,这项灯笼比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通过灯笼比赛,孩子们不仅能了解十二生肖的文化背景,还能培养手工制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此外,也成为了家长们分享经验的平台,一些家长在比赛结束后主动提出,希望学校可以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捞生仪式等,进一步让友族学生和家长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友族家长与孩子一起互动,联手制作灯笼。

友族家长和学生,在制作灯笼期间学到了很多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 虽由撑起 不忘传承文化使命

“即使是一所由撑起的华小,但是依旧没有忘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她说,华校的学生以友族学生占多,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习中文的障碍,因此老师的角色就极为关键,而启新华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对友族学生教导华语的方式,而这套方式也让友族学生产生学习华语的兴趣。

她举例,如类似,就能掀起孩子与家长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华语,也趁机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意义。

她还提到,该校近年来也因这一套教学方式而闻名,不久前,董总甚至特地率队前来启新华小做考察,并计划把启新华小的对友族学生的教学深入研究,准备将该教学方式推广到全国各地以友族学生居多的华小。

她坦言,靠友族学生撑起华校这种现象不仅是启新华小,在全国各地其实不少华校已经出现这种现象。

2024年是龙年,学生制作了一条龙形的灯笼。
友族家长和学生的创意和热情超乎校方的想象,他们部分制作的灯笼作品甚至比华裔学生的作品更具独特性。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中华文化

峇都基基启新华小

友族同胞

制作灯笼比赛

相关文章

启新华小友族学生多 校长:不忘传承文化使命

友族送孩子读华小渐多 张聒翔:教育方式价值获认同

吴金财为芙启小捎3份大礼 2万建设基金 中秋礼品赠全校

大马华人传承文化不怠慢 周世扬:水平不亚中国

谢琪清:若不持续推动 中华文化于下一代或消失

全校66学生 仅4人为华裔 启新华小迎20巫裔新生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