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州人头条 |3年历险 逆转人生 胡棠“传奇式”谢幕
(芙蓉4日讯)森州政坛传奇人物胡棠“传奇式”在元旦日骤逝,他人生最后时刻正在向《中国报》回顾一生,尤其离乡背井逾3年的“历险奇遇记”,从海南岛到广州再到香港,生活曲折又出现大逆转,从流动小贩成为香港水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胡棠回返马来亚后,踏入政途经历亦不平凡,从1956年担任地方政议会书记,之后1961年以独立人士参与芙蓉地方议会选举,中选为市议员;1964年受马华邀请竞选芙蓉武吉纳那士(Bukit Nanas)州议席,初试啼声就中选州议员。
《中国报》在1月1日,与老报人陈驹腾拜访95岁的胡棠,挖掘他辗转到香港谋生际遇,惟不幸在采访途中,胡棠突然离世,造成当日的采访中断,现场的录影片段也是他最后的谈话。
胡棠1929年生于芙蓉万茂,他的人生轨迹与万茂有着莫大渊源,包括在万茂担任地方议会书记、中选为芙蓉市议员及武吉纳那士州议员,他的太太叶国珍,也是已故前万茂村委叶春的女儿。
本报温雪婷摄
胡棠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他生长在6兄弟姐妹的家庭,父亲在采锡矿公司工作,当年工地也在万茂,他们就住在万茂警局后方。
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大哥在日治时期,被带到泰国建死亡铁路,一去不回头。
“完成万茂的采矿工作后,父亲调到雪兰莪龙邦(Kalumpang),我5岁搬到龙邦。”
他说,儿时在私塾读古文,唸书、背书、抄写、打算盘,开学时候在学校拜圣人孔夫子,三跪九叩,而且读古文是用广东话。
10岁那年,机缘之下,胡棠获姨丈协助进入芙蓉圣保罗小学(金源大厦的前身)就读,他笑说,在完全不懂英文的情况下,竟入学就读三年级。
■不怕打铁 怕挑粪水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胡棠一家回到雪州龙邦,他在山笆内跟随父亲种植农作物,例如旱稻、蕃薯、木薯、花生,安然度过了日子。
1945年和平之后,胡棠搬回芙蓉与外婆一起住在沙都口(邓普勒路)晓庄园的对面,因外婆种菜,他记得那菜园有80行菜。
“当第一次挑粪水浇菜时,我喊出来,因为又臭又有粪虫爬脚。”
不到20岁的胡棠,在一次由母亲介绍从事打铁做工,每天工资3块钱,老板给他16磅的锤打跌,工作一天,老板决定预支30块钱雇用他,让他雀跃不已。
“当时很多人割树胶,打铁做很多胶刀,早上先到附近咖啡店买面包,一磅是1角3分,拿茶壶买无糖咖啡乌是5分钱。”
他说,买回的咖啡自己加糖,自行切开一磅面包后沾糖吃才去打铁,早上10时30分再吃一磅面包。
■拒当英兵 出逃海南
英殖民时期,共产党猖獗,英政府要选青年当兵,当时许多热血青年抱持“如果要当兵,不如回中国自己的国家当兵”,结果纷纷出逃。
胡棠指出,那时他也决定离开,然而他对回乡毫无头绪。
“当时头脑简单,听说中国有华侨委员会可以安排工作,有两个海南籍朋友说要回海南岛,我就跟他们回去海南,那一年是1951年,我已经22岁了。”
他说,当时很多人回返中国,搭船地点新加坡,去到海南岛差不多4天4夜才抵达,3人当中,其中1人获亲戚接应。
他说,海南岛首都海口街上几乎没有车,连摩哆也没有,只有脚车,只看到一辆用煤炭燃烧的车,住在旅店3个星期找不到工,袋里只有百多块钱也耗尽。
■生活颠沛流离 广州找工
胡棠生活颠沛流离,听说广州比较容易找工,与另一同伴决定到广州,由于没有搭船盘川,他在海南岛街头卖了手上一块表。
在船上,他认识一位翁姓海南人,3人到了广州结伴同行,曾到华侨委员会找工作不果,3天内身上的钱也用完。
一天早上,他在广州街头发愁时,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小名“高佬棠”。原来是来自森州文丁的一位朋友“阿同”,比他早一年前已到中国家乡高州,之后逃到广州投靠开凉茶店的姑丈,所幸胡棠遇到了他,一起投靠对方的姑丈。
“当时已后悔想要回家,但在离家时英政府已有警告,出去了最很难获准回去。”
他在广州逗留约半年,期间也把派克钢笔卖了,并从广州到香港,与翁姓朋友入住九龙城寨三山五岳之地,期间曾合伙开杂货店,里头设有麻将台“抽水”,但很快就关门大吉。
之后经人介绍到石场搬石,他说,石场依据当日的人力需求派牌子,工资不多挨了整个月,有时只吃米碎饭或面包皮。直至有一位工头知他懂得打铁,把他调到机器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