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州人头条】尽管不再强制戴罩 校园依然“罩”不离口 - 中国报 Seremban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热线
  • 森州人 ChinaPress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森州人头条】尽管不再强制戴罩 校园依然“罩”不离口

    (芙蓉12日讯)尽管教育部宣布,即日起学校范围包括户内或户均可自由选择是否佩戴口罩,惟芙蓉境内多数华小全体教职员与学生依然“罩”不离口,保障自身与他人的健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教育部日前宣布,学校不再强制性佩戴口罩,唯大多数学校校长依然鼓励家长让孩子佩戴口罩,以便学生拥有多一层防护,预防疾病传染。

    在学校假期结束后的周一,本报走访多间学校了解情况,发现多数学校的师生几乎100%皆佩戴口罩上学。

    部分校长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经历两年多的疫情,校方大致上可以掌握疫情稳定或升温时的防疫程序,并且认为佩戴口罩可预防新冠肺炎或其他疾病传染。

    早在开学前夕,芙蓉新华小学校长已事先鼓励全校师生继续佩戴口罩。
    芙蓉加拉宾华小周一回校上课的学生几乎都自动自发佩戴口罩。

    受访校长也透露,学生属于高风险群体之一,除非有呼吸困难问题,否则校方皆鼓励全体教职员和学生都能佩戴口罩。

    此外,尽管卫生部和教育部皆已放宽防疫措施,但一些学校依然选择让学生在课室享用餐点,抑或错开学生用餐地点,避免人潮拥挤。

    日前,教育部发表文告,即便不再强制校园佩戴口罩,但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烧、咳嗽和感冒者,仍须在室内戴口罩。

    上述规定适用于教育部属下所有教育机构,不过,学校迄今未接获由教育部发出的正式公函,并相信校方将在近期内接获有关公函。

    芙蓉绿峰岭(吁鲁干中)华小没有强制学生必须戴口罩,但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家长还是让学生佩戴口罩上学。
    芙蓉境内多数华小全体教职员都“罩”不离口。

    ● 芙蓉加拉宾华小校长刘双赈

    虽然教育部已宣布不再强制校园内佩戴口罩,但早在开学前夕,校方已通过社交媒体的家长群,提醒家长尽量让学生佩戴口罩上学。

    为了健康着想,周一回校上课的学生几乎都自动自发佩戴口罩。

    两年多的疫情和戴口罩的日子,许多人都已习惯出外佩戴口罩,除了可以预防感染新冠肺炎,也可避免伤风感冒或流感的迅速传开,师生的健康都受到保障。

    现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和学生依然“罩”不离口,而下课用餐时间,同样是半数自备食物的学生留在课室用餐,向食堂订餐的学生则到食堂用餐。

    校方将尽量错开学生用餐地点,避免人潮拥挤。

    刘双赈:戴口罩除了可以预防感染新冠肺炎,也可避免伤风感冒或流感的迅速传开。

    ● 芙蓉绿峰岭(吁鲁干中)华小校长许惠诒

    尽管教育部宣布学生可自由选择是否佩戴口罩上学,但是周一开课首日,全校老师和学生都很有默契地佩戴口罩上学。

    校方没有强制学生必须戴口罩,但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家长还是让学生佩戴口罩,严谨遵守早前的防疫标准作业程序。

    除了学生之外,全体教职员也一如既往佩戴口罩教学,保障自己与学生的健康。

    早前校方会在每一间教室准备口罩,以免学生忘记戴口罩,或口罩肮脏时可以替换,但如今学校的口罩已用完,希望家长们记得让孩子戴口罩上学。

    许惠诒:校方没有强制学生必须戴口罩,但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家长还是让学生佩戴口罩上学。

    ● 芙蓉新华小学校长张美蓉

    家长们对孩子的防疫程序依然保持严谨,所以我们在开学前夕,已鼓励全校师生继续佩戴口罩,除了个别情况如呼吸困难者。

    两年多的疫情,校方校方大致上可掌握疫情稳定或升温时的防疫程序。

    比如早前有一段时期疫情趋向稳定,校方就陆续开放学生在下课时间到食堂用餐;疫情开始升温时,校方则让学生再度留在课室用餐。

    如今校方的下课餐点采用健康营养餐,希望通过营养饮食提高学生免疫能力,抵抗疾病传染。#

    张美蓉:两年多的疫情,校方大致上可掌握疫情稳定或升温时的防疫程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