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州人头条】“手机保姆”带来疫情后遗症 孩童返校陷沟通障碍
(芙蓉11日讯)疫情后遗症!幼儿园老师们揭露,在疫情两年来,“手机保姆”对幼儿们引发难以想像的后遗症,促使平时在家说个不停的孩子,回到校园后却变得十问九不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冠疫情不仅对成人的生活起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于成长中的幼儿,以及新常态下的教育模式,也产生了潜在的矛盾。
受访老师告诉《中国报》,两年后的今天,疫情趋向稳定,许多孩子开始回归正常校园生活,但是老师却从孩子们在校园的行为举止,看到长期沉迷手机,以及偶然使用手机的孩子,存在明显的两极化。
受访者说,有些幼儿因网课接触手机,加上疫情期间无法外出或与其他同龄孩子共乐及沟通,长期下来出现轻重不一的社交障碍,重返校园后不晓得如何开口与外人交谈。
至于那些没有把手机当保姆的孩子,则表现正常,很快便融入校园生活。
此外,疫情期间完全没有上网课,又或家长完全没有教课的孩子,也出现“跟不上”的窘局,家长受促让6岁幼儿接受全天候托儿,以便孩子明年开课可接轨小一课程。
“这是因为现在的小一课程已不同过往那般简单。”
同时,新常态下的幼儿校园生活,也让老师们感到左右为难。一般的幼儿教育,会提倡孩子们乐于分享,包括玩具和文具等等,培养孩子们不自私的性格。
但如今,却在防疫准则与照顾个人卫生前提下,阻止孩子们分享一切,可说是新常态教育模式下的潜在矛盾。
*冼嘉慧(芙蓉学仁科技幼儿园院长、Kolej Uniti幼儿教育文凭课程顾问)
疫情之后,我在出席家长座谈会上发现到4岁与6岁的学生家长对时下幼儿教育抱有不同的观点。
无可否认,两年的疫情对成人与小孩都带来很大影响。原本多数家长都会在孩子4岁的时候送他们入学,边玩边学,提早学习与亲人以外的人沟通。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除了教导孩子们学习学术性的知识,更重要是学习社交与沟通能力。
无奈疫情影响了一切,如今疫情趋稳,家长们选择让孩子重返校园,拒绝不如实体有效的线上网课。
4岁的家长对幼儿园的实体课充满期许,期待实体课能让孩子们与正常生活接轨;6岁的家长则希望幼儿园的实体课能让家长切实地看到他们的孩子可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但是,我们却发现孩子们回到校园后,出现轻重不一的社交障碍,相信这是长期把手机当保姆而造成的后遗症。他们在家与亲人沟通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在学校却是噤若寒蝉,不跟老师和同学交谈。
当然,这都需要时间磨练,孩子们也是时候学习适时放下手机,以免影响未来的成长。
*江文彩(龙城宝苗幼儿园园长)
今年3月的学校假期时,我们已经全面进入实体课,而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支持实体课,毕竟幼儿上网课,家长也必须给予配合,对于那些需要出外或在家工作的家长来说,确实有些为难。
坦白说,我真的很感谢疫情期间,家长和老师们的配合,幼儿们的网课才能顺利进行。
有些孩子过去两年都没有上网课,家长也因忙碌而无法教导,如今直接进入6岁班,确实比较吃力。也许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进度不如其他同龄小孩,所以上课时不愿意开口说话。
因此,我们会鼓励家长把这些孩子全天候托儿,让孩子有更多时间跟上进度,也可减少回家后长时间接触手机。
其实,现在的幼儿园课程不容易,4岁学单字、5岁就学构词,6岁就开始学句子,否则无法接轨新一代的小一课本。
还有,孩子们重返校园后,明显看到长期沉迷手机的孩子,与偶然使用手机的孩子,确实有很大不同。
相信是孩子们疫情期间太长时间使用手机看影片或动画,而看手机时多数是不说话的,导致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后会闹情绪,吵着要回家玩手机,也不大愿意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那些没有沉迷手机的,就像过往一样,很享受校园生活,很快就能与同学打成一片。
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调整,孩子们必须逐渐放下手机,或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
*彭晓晶(芙蓉暗邦岸童乐学堂)
这两年的疫情,真的拖累许多幼儿,相信是过于依赖手机,有些孩子回到校园后变得十问九不答的,但是放学一到校门口,就对着他们的家人哔哩吧啦的。
所以,我们只能鼓励孩子们多与身边的同学聊天,让他们学习在家里以外的地方开口说话。
不过,疫情下的新常态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矛盾点。以往我们都会鼓励孩子多分享,与朋友分享玩具或其他的,但是现在必须提醒他们不要分享。
就像一些同学可能忘记带颜色笔来,以前的情况是鼓励借给同学,如今却禁止他们外借与分享,还真的挺矛盾的。
当然,疫情也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进度,所以一些6岁的孩子甚至还没学会正确握笔,也不会基本的A、B、C英文字母,这些都必须把握时间好好学习,以便接轨小一课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