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荒地变为蔬果园 退休夫妇务农为乐
(芙蓉9日讯)荒置丛林变身蔬果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对华裔退休夫妇将住家附近一片丛林开发成蔬果园,不仅自供自足,过去逾一年无需花钱买菜,还将栽种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本报廖舒桦摄)
居住在邓普勒斯里安柏的黄玉堂(66岁,前销售员)和杨雅兰(59岁,前割胶工人)夫妇,住在该花园的组屋单位,平日过着退休生活,两人原本在住家附近的油棕园私人空地,利用约100平方尺地段种植蔬果,打发时间。期间因私人地段不允许继续扩大范围栽种蔬果,最终只能维持7个月便告结束。
不过,他们未因而放弃“农人”生活,两人又物色该花园其他空地,随后相中一片荒置丛林,决定将丛林开发为菜园。
夫妇俩于2020年10月10日起,靠着双手以及锄头、锯子及巴冷刀,每天前往将一段超过5000平方尺的丛林,逐步清理开发为蔬果园,而蔬果园开发至今已有1年半时间。
该蔬果园如今栽种了超过30种蔬果,包括番薯叶、麦菜、豆角、羊角豆、茄子、白萝卜、姜、辣椒、斑斓叶、薄荷、花生、番茄、木薯、番薯、芋头、香茅、桑叶、黄梨、百香果、火龙果、香蕉、波罗蜜、木瓜、甘蔗及椰树等。
如今蔬果园成了黄氏夫妇每天忙活的乐园,他们除了自供自足蔬果外,还将有多的蔬果赠送予附近的居民,与他人一同分享蔬果丰收的成果。
他们坦言,如果蔬果园地段有朝一日被收回,即将地段交还。
■
耗时10个月改造丛林
黄玉堂披露,将丛林打造为蔬果园,他们仅靠两双手、一把锄头、锯子及巴冷刀,耗时10个月逐步将小棵树木砍伐、割除杂草及清理垃圾。
他讲述,当初他与妻子是逐步清理,逐步栽种各种蔬果,慢慢才将逾5000方尺的地段,开发为蔬果园。
他说,他们将丛林开发为蔬果园,也获得当地居民的同意。
他说,整片荒地有超过1万方尺,但他考虑到人手及浇水问题,而且居民需要停泊罗厘,所以仅在逾5000方尺地段栽种农作物。
“我们每天必须到亲戚家装水,将30余桶5公升的水,搬到蔬果园浇水。”
他说,由于他与妻子已退休,所以藉着农活打发时间,一并通过劳 锻炼体魄,维持健康,自力更生。
他讲述,他们每天早上7时起床,在准备早午餐就直接到蔬果园,然后先去取水,就到蔬果园工作至中午12时或1时,早午餐也在蔬果内解决。
“我们半天时间都在打理蔬果园,直到下午1时天气酷热时才会返家休息;雨天则不会前来蔬果园。”
■
天天吃自己种的蔬果自供自足
黄玉堂说,过去一年半每天皆是吃自己栽种的有机蔬菜,自供自足,无需再花钱购买蔬菜。
他说,有多的蔬果就赠送予附近的居民,与他们分享栽种出的成果。
“由于将蔬果售卖也没能赚取多少钱,因此我们选择与他人分享。”
他强调,他栽种的农作物,全属有机蔬果,没有喷射任何农药。
“也因为这样,有时果树被害虫侵害及树叶感染病。”
此外,黄玉堂也响应芙蓉李三路华人义山美化运动,准备提供多棵虎尾兰树苗,供罗白区州议员周世扬拿到义山栽种。
■
打理蔬果园开销不大
黄玉堂披露,蔬果园的开销不大,每月只需花费25令吉购买“鸡屎”肥料。
他说,他也利用树皮树枝做肥料或是用厨余制作酵素肥料;至于种子只需在初期时购买一次,过后即可在有收成时,反复取得种子,无需再花费购买。
他说,一部分蔬果则是从妻子娘家拿回来栽种。
他说,沙土也是荒地原有的,只需捡一些石块将一排排的蔬菜围起来。
他说,他们也废物利用一些塑料袋,用来装沙土秧苗,而无需购买黑色的秧苗纸袋。
他透露,过去逾一年,农作物不曾被偷,反而是野猴前来捣蛋,偷吃蔬果。
“我们只能将黄梨及百香果以塑料罐或袋子包裹,避免全被野猴吃光。”
他甚至在蔬果园内设置一个稻草人,以阻吓野猴。
■
妻子自小掌握农耕技巧
杨雅兰透露,她出生在晏斗乡村地区,父母也参与农耕工作,所以自幼她在耳濡目染下,学习到一些农耕技巧,但丈夫则没农耕经验。
“丈夫是在退休后,闲来无事,从零开始学习农活;在过去逾一年我们也掌握了许多农耕技巧,并栽种出许多蔬果。”
她说,园里的姜有黑姜、黄姜和文冬姜,而黄梨也有砂拉越黄梨和水晶黄梨。
她说,她还将自己栽种的花生,制作成花生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