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捐献人无私奉献 凑成森文史馆文化瑰宝 - 中国报 Seremban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热线
  • 森州人 ChinaPress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60捐献人无私奉献 凑成森文史馆文化瑰宝

    (芙蓉14日讯)人们眼中不值一文的“废物”,成了森中华大会堂华人文史馆历经2年拼凑而成的森州文化历史“瑰宝”。

    森华堂今日特别举办“森美兰华人文史馆捐献人铭谢典礼”,向近60位对森州文化历史无私奉献的捐献人致谢,并邀请到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主持颁发感谢状仪式,后者也宣布拨款5000令吉支持文史馆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张聒翔(后中)颁发感谢状予捐献人,前排左起李安妮、吴美燕、陈炎、陆景隆、池春婷、周厚荣、李光良及陆妙兰,后排右起甘信荣、陈嵩杰及张金祥(左起)及黄俊棠。


    森华人文史馆由森华堂永久名誉顾问拿督李典和捐献75万令吉设立,有关团队经历2年发掘历史,收集史料,再把珍贵的文史资料、文物及书件等,汇集成书,名为“双溪芙蓉图鉴”。

    位于森华堂二楼,占地2195方尺的森华人文史馆,更记录着森州文化、社会、经贸及华校的当代发展史,馆内展出的各类文化史料,全仰赖先辈的后代、收藏家和市民的无私捐献。

    每位捐献人获得森华堂赠送每本价值100令吉的“双溪芙蓉图鉴”珍藏本,作为回馈。


    捐献人所捐出的文物,包括记载着当时生活轮廓的历史照片、当代经贸文件、官方合约书、结婚证书、老一辈人的结婚请帖、70、80年代的老戏院,还有许多重建后,早已改头换面建筑物的“真面目”,或已倒塌和不复存在的史迹。

    当中盛明利后人捐出的古剑,堪称是文史馆的“镇馆之剑”,唯馆内展出的为仿制品,主要以展品安全为先;文史馆入口处有具古代书艺价值,由著名书法家陈炎和已故陆景华,分别为馆名及文史馆主题题字。

    近60位捐献人无私赠送文史馆先辈留下的文物,为文史馆增添文化历史的底蕴,前排右3起陈嵩杰、黄俊棠、张聒翔及张金祥。


    捐献人慷慨捐出文物,今日大多首次参观文史馆,大家无不对文史馆兴趣盎然,进入老戏院部分的展示时,莫不产生共鸣感,仿佛回到昔日。

    出席嘉宾计有文史馆馆长陈嵩杰、森华堂主席黄俊堂、署理主席张金祥、副主席甘信荣等。

    陈嵩杰(左起)亲自为张聒翔导览,在触碰屏幕时正巧呈现马口昔日生活面貌的历史照片。

    张聒翔:建议将文史馆列为景点


    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以行动支持森华堂华人文史馆,除主动充当芙蓉市政局与文史馆的桥梁,向前者推荐文史馆列为森州旅游景点热区,也答应为森州政府和文史馆穿针引线,把文史馆列入森州旅游景点之一。

    他也宣布拨款5000令吉,以购买“双溪芙蓉图鉴”赠送予全森华小和华中,作为学校图书馆藏书,除了热烈推广书着,也建议文史馆团队在疫情缓和下可以在各县巡回展出和宣传。

    他坦言,先辈的贡献和牺牲,一定要留下记载才有价值,他首次参观文史馆,留下最深的情绪就是感动和震撼,感动团队不辞劳苦的付出,团队由组合史料至文史馆真正呈现于人前,有关“产物”令他深感震撼。

    “希望赞助图鉴书籍,让团队的心血带到森州华校,让华校生与有荣焉。”

    “老戏院,戏不再”唯森州人对其眷恋之情还在,许多年过半百的捐献人甫踏入金城戏院展示处,都产生了忆当年的强烈共鸣。

    陈嵩杰:感恩捐献人的奉献

    文史馆馆长陈嵩杰指出,因为有捐献人、捐献社团和学校等,才有今天的文史馆的诞生。

    他感叹,大家或许不知道,他们眼中不值一文的旧东西,对文史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甚至深化森州华人文化的历史底蕴。

    “譬如,先人某个生活片段的历史照片或日用品,足以让文史馆团队深度发掘和还原那个时段的生活面貌,更进一步展示当代的时代轮廓。”

    他说,周日举行的铭谢典礼,除了感谢捐献人,接着也会邀请民间团体,对这些华裔社团为文史馆的奉献致上谢意。

    他也欢迎民众捐献具历史价值的文物予文史馆,使文史馆的馆藏更丰富,另外团队也会锲而不舍继续收集具探索价值的史料。

    张金祥:文史馆可扮演督导角色


    森华堂署理主席张金祥指出,文史馆的存在价值不是让森华堂孤芳自赏,或满足人有我有的心态。

    他强调,文史馆扮演着教育和督导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和在学生,可以走出校园,学府教育可以结合真实具体的历史、文献,接受另一种教学模式。

    他认为,年轻人可以从文史馆的价值被激发出参与历史和热爱乡土的热忱。

    “文史馆是森州的地标,也是各民族保卫国家和建国历史的载体,是森州从蛮荒地摇身变为繁荣城市的最好见证。”

    他建议文史馆扩大不同民族文化的收集,以吸引各族参与其中,促成大马一家的宏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