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森州人 > 芙蓉专线

戏院

文 文 文

连续2天报导引回响 冯亚锡畅谈老戏院点点滴滴

(马口12日讯)芙蓉华社元老冯亚锡说,近日阅读本报连续两天刊登的“芙蓉老”报导,让他回忆绵绵,当年好戏上演戏迷排长龙抢票,整条街站满人的盛况又重现眼前。

86岁的冯亚锡思路依然清晰,由于爱看戏,对于当年芙蓉如数家珍,在他记忆中,芙蓉当年有9间都很出名,计有一景园、金城、首都、丽士、宝石、大都、国泰、英舞罗,及奥迪安

爱看戏的冯亚锡,当年在金城戏院二楼拍照留影。(照片冯亚锡提供)

他说,之所以有人说芙蓉有13间,纯粹是因为一些本来是同一间,因为业主易手换了名,让人产生混淆,其中一间是金城

他指出,金城前身叫中华,当年专让香港粤剧大老倌演大戏,座位分为楼上和楼下,呈弧曲形,可以让更多观众站著看戏,楼下戏票比楼上贵,与看电影刚好相反。

金城戏院前身为大华戏院,是当年民众休閒看戏的热门地点。(档案照.照片吴美燕提供)

他说,芙蓉中华的名称源自吉隆坡中华,因为这两间的业主都属于同一人,因此用同个名称,而首都的中华前身叫普长春,位于茨厂街后方,属黄金地带,没落后政府收回,今改为泊车场。


当年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多数在金城上演,爱看戏的冯亚锡去看过,港星欧嘉慧(香港名嘴何守信前妻)也曾在这间登台,他也曾去捧过场。

他说,芙蓉中华营业一段时期后,改名为大华,由吉隆坡大华机构管辖,大多数上映粤语片,大华结束营业后,由金城机构接管,才改名为金城

后来金城院址被人买下,改名为新金城,但不久结束营业,再改回金城,当时的经理姓郑。

李香兰在大都戏院登台演出时,派糖仔给现场的观众。

入口分正门和侧门

冯亚锡说,当时管理金城播影机的头手叫发哥,副手叫林光华,入口分正门和侧门,正门由印裔掌门,入门票是65仙;侧门由华裔看守,票价25仙,总管是何国明,外号叫虾头。

放映电影时,楼上不开放,因为要安装放映机,观众可以看到发哥和林光华在楼上忙碌。

他忆述,闲暇时,何国明和经理郑先生常在楼上打乒乓,他也常去奏热闹,因而与何国明特别深交,还推荐他参加芙蓉机器工会乒乓组打球。

“当时何国明住在乌鲁沉香,他的球艺不错,曾参加森州多场的乒乓赛。”

他说,何国明有个儿子叫志坚(译音),在圣保罗书院求学,毕业后在银行界服务,后来何国明有病,他常去探望何氏,因此与何志坚也熟悉。

冯亚锡

●金城街叫加流街

当年金城的街名,老芙蓉叫街,而早期叫加流街。这条街到夜晚很热闹,因为电影在夜晚才上映,7点和9点上映一场,週六有半夜场,戏未上映时,街道人来人往,灯光如昼,照得加流街像个不夜城。

冯亚锡记得,这条街有糖水档、 卤味档、上海书报档和旺记书报档、巧明理髮室和启新理髮室、富华茶店、香泉茶店、世界茶店、广益生旅店、好好鞋店、及广州画室等都在这裡。

而公园茶室则在新加坡街,另一间安乐园酒家则位于金马崙街,最早的酒楼是广美香。

刘克宣曾在丽士戏院登台演出。

●港星常到芙蓉登台

和平后,最早到芙蓉登台的港星是紫罗莲,随后有邵氏明星丁宁;在一景园登台的有伊秋水(伊雷之父)、林妹妹、陶三姑、高佬泉、冯应双、香港黎明等随歌剧团都来登过台。

早期在国泰登台的粤片港星有黄曼莉和谢益生夫妇,和黄楚生同台演出胡不归和哭坟,随后来登台的有骨子腔锺云山与崔妙芝演唱大戏粧台秋思。

粤片恶人刘克宣则在丽士登台,他在戏内大奸大恶,但戏外是个和蔼可亲的演员,很多戏迷都到来捧他场。

在日治时代,日本女星山口淑子(即歌星李香兰)也曾经来过大都登台,她饰演卖糖歌女,一边演,一边散发糖仔给观众,当晚冯亚锡也在场,但没捡到糖仔。

▼相关新闻▼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戏院

相关文章

邓家修叙说昔日情怀 见证老戏院盛衰

◤森州疫情◢【森州人头条】芙各戏院关了 周边商店更冷了

【今日森美兰头条】僅剩戲院獨撐 花城廣場成空城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