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文史馆◢来,走一趟文史馆 感受先辈走过的足迹与风雨路
(芙蓉26日讯)森美兰不是文化沙漠!由森美兰中华大会堂打造的“华人文史馆”是九州华人开荒史的缩影,走一趟文史馆,体会先辈走过的风雨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经过逾两年筹备工作的“华人文史馆”,不但是国内第二个拥有历史文化馆的州级华人大会堂,也是森州第一间收集与研究华人发展史的文史基地。
文史馆以75万令吉打造,面积占2195平方尺,设于森华堂二楼,由森华堂永久名誉顾问拿督李典和以父母的名义赞助。
(本报陈梧源摄)
别以为森州不叫古城便毫无历史根基,没有吉隆坡的繁盛而无故事可言,其实200多年前森州仍处于蛮荒的年代,森州的土地已有华族先辈拼搏的足迹。
文史工作者兼华人文史馆主任陈嵩杰接受《中国报》访问时坦言,森州是很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土地,上一代历经苦难在森州扎根有迹可寻,只是比较受忽略。
他从史料及地理位置探究,当年先辈由马六甲出发,前往内地和吉隆坡开伐谋生,芙蓉是必经的历史纽带。
英国历史学家J.M.Gullick曾论述,指森美兰少了像叶亚来能带动吉隆坡发展的领袖,他指出,学者没有观察到叶亚来先在芙蓉经历战事兴磨练,对日后叶亚来开创吉隆坡江山有很大助益。
“森州也有我们的历史、特点,先辈的种种贡献,足以启示后代,通过史料认知,从19至20世纪二战前,纷乱时代的先辈领袖,扮演瞩目的历史角色。”
他形容,叶亚来是与马来人联盟成功的例子,经历很多场仗,曾逃命到芦骨,短暂在芙蓉,但没有太多的历史资料。
“叶亚来还未在吉隆坡成功前,在采矿过程历经很多风险危机,他在芙蓉没有久留,也没有历史说明为何他没久留。”
不过,他说,历史记载叶亚来在刘壬光引荐下是芙蓉首任甲必丹盛明利的其中一个部属,叶亚来更称盛明利为恩师。
◆ 华族在森州落地生根 历经各种磨难
陈嵩杰披露,文史馆的内容界定,以华裔从中国南来的经济活动为牵引,沿伸开采锡矿出现华人移民潮、土酋争利爆发战事,华人经历种种磨难在森州落地生根。
他说,华裔先民在19世纪年代,先后因矿业及橡胶业大量涌入森州,土酋互相争夺税收利益,引发矛盾纠纷,甚至在1828年爆发双溪芙蓉大屠杀战祸(The Great Slaughter of Sungai Ujong)。
“1860年代,双溪芙蓉土酋为争锡产税收爆发战事,华人结合土酋势力分成两派,甲必丹盛明利的海山派败给义兴派,在逃亡落难被杀害…..以前触发很多的战事,这片土地是血泪拼出来的土地。”
他指出,马六甲三多庙有一个碑文,与芙蓉华人采矿史有密切关系,其中记录各地会众捐款,在“芙蓉炉骨捐题银芳名”记录,高居榜首的盛明利,捐款十六元,诠释盛利明的社会地位。
他说,碑文也带出重要历史讯息,“芙蓉”在19世纪中期已出现,而炉骨是芦骨的前称,当年炉骨不属于森州,而是雪州的一部分,换了3位统治者都是雪兰莪州王室派来。
他指出,华人南来落脚,设立华团会馆照顾同乡,福利机构生老病死,走过的轨迹都有历史佐证,钖矿及橡胶经济活动,与华人移民史有深刻牵连,其中,英国展开人口统计,橡胶业起飞时,华人的人口曾超越马来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