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妈妈”耗1年收集史料 述说芙蓉老街的故事
(芙蓉8日讯)年轻离乡老大回,祖母级“刘妈妈”耗用一年时间收集芙蓉严端街的历史资料,推出芙蓉老街故事系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0年11月间,面子书有一位“刘妈妈”通过自发收集芙蓉老街严端路(前称波士街)的史料,经过整理撰写系列“芙蓉老街故事”,在“刘妈妈看天下”面子书专页发布,牵引网民对老街的关注与缅怀。
“刘妈妈”刘雅兰(67岁),曾远嫁沙巴,离开芙蓉近30年,如今回到芙蓉生活,秉着老街是孕育她的地方,还有一丝“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怀,决为老街留下印记。
性格活泼开朗的她,向《中国报》侃侃而谈写老街故事的来龙去脉。
她说,2019年3月,她与儿子参加一场和谐老街导览,原以为导览者会叙说老街故事,岂料只是参观清真寺、公会、神庙、天主教堂、印度庙及锡克庙。
“我觉得老街不只是这些,我来自老街,知道老街的故事多姿多彩,有吃喝玩乐,会比这些更精彩。”
她原先构想只写儿时居住那排店铺段落的故事,后来决定给约1公里路程的严端路,一个从街头写至街尾的完整故事。
刘妈妈在2019年4月开始投入老街资料搜集,完全没有采访经验,期间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加上当年8月因不慎跌倒视网膜脱落,入院动手术休息,接着又动白内障手术,面对视力不济,她依然锲而不舍完成给自己的任务。
直至2020年,她完成收集严端路110间店屋的背景资料与核实,通过文章忆述1960年代期间出现在街道的人事物及童年记趣,以图片展现街道的旧景新貌,带领读者回到那些年的老街,是三大民族和谐生活在热闹的街道。
她把老街分为5大区,以横街克利斯南医生路、东姑哈山路、拿督李鸿裕路及拿督昔阿末路,为笔直的严端路分隔段落,即第1段落(门牌1A至33号)、1A段落(门牌37至49号)、第2段落(门牌51至75号)、第3段落(门牌77至99号)、第4段落(门牌86至138号),还把单号门牌和双号门牌店屋,分开不同的篇章写出令人回味的系列。
◆ 许多店屋已夷为平地 核实添难度
刘雅兰在收集严端路第2段落单号门牌资料时,有一半店屋已夷为平地,增加了核实的难度。
她披露,第2段落的单号门牌22间店屋,一连有5间是售卖海味杂货店,俗称“咸鱼街”,是整条波士街最长最多店屋的路段,位于对面的单号有15间店,总共37间的店屋见证波士街最火红繁盛的时期。
据她忆述,经营咸鱼店的业者100%为福建人,售卖咸鱼、江鱼仔、虾米各类海味,包括华社闻人已故陈世荣也在此经商,22间的单号门牌店屋,有11间店属海峡贸易公司(Straits Trading)拥有,实际上11间店是在2段地的范围,即门牌为51号及53号。
“据悉,当年政府与海峡公司有意合作兴建大型商场,地主发信要起租,政府也指店屋为危楼,业者也无力承担涨租,地主在收回店屋后于2012年拆除11间店屋,后来商场计划告吹,至今空地改为泊车场。”
她反映,最大挑战正是夷为平地的建筑物,该排店屋只剩下门牌57号、73号及75号店屋,只好从仅有的店屋顺藤摸瓜,没料到此段的门牌这么难搞。
“起先我以计算每间屋前的石墩方式,按照号码排列却不对,让我非常纠结,直至有一天无意中从芙蓉中华中学毕业刊翻阅到一则广告,赫然发现集发公司地址上的门牌为51C,才发现老街内有乾坤。”
她说,原来有些店屋的门牌号码,后面是以英文字母区别,后来访问老街坊逐一拼凑门牌,除了51号,还有51A至E号门牌,53及53A至D号 ,才还原了完整门牌排序。
◆ 旧时店前倒夜香 新生代难以想像的经历
在排污设备不发达的年代,老街店屋是以“倒夜香”方式处理污水,是新生代无法想像的经历。
刘雅兰指出,倒粪服务大部分都是从店屋的后方处理,唯独波士街开端的第一排单号门牌店屋,是从正门挑粪桶。
“第一段落的单号门牌店屋是与新加坡街店屋相连,也是森州硕果仅存的店屋格式,通俗说是屁股连屁股,犹如双貔貅,挑粪夫晚上到来清理粪桶,必须有人守候,待‘夜香’处理后才能正式关门。”
她说,波士街开端1A就是万裕利酒庄,单号门牌店屋在60年代是100%是华人经营,行业也与民生日常生活相关,包括打铁铺、理发、修鞋、维修大光灯、洋服、资源回收、五金店、电器店、书店、神料纸扎。
她披露,大部分店屋是楼下经营,楼上是自住或间隔数排房出租,形同七十二家房客,一间房住一家人是常事,谁人家有事,消息也很快流传。
因为对第一段落不熟悉,离乡多年也没有人脉,她庆幸获得老街人的相助,使第一段落的排序顺利完成。
● 刘雅兰:儿时常见洋人出没
刘雅兰儿时住在波士街门牌84号,即老街故事系列第3段落,就是俗称的“印度街”,她透露,那一段商店有很多北方印度人,也因为芙蓉天主教堂设在此,常有洋人出没。
她说,该区有印度人经营的布疋,还有洋货,还有芙蓉早期的Bata鞋店也开在那段街道。
在她最熟悉的街道访查时,有一处令她陷入疑惑,她清楚记得Bata鞋店就在门牌79号,可是迄今仍留在地面的Bata标志却是81号店。
“在核实时访问商家,原来79号及81号是同一个业主,疑惑才解开,是他们选择把鞋店标志放在81号。”
一提起童年,她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她透露,在撰写自己居住的段落,修改及重写了10多次。
● 刘雅兰:儿时制风筝 甩刀子
刘雅兰说,儿时游戏是有季节性,刮起北风的时候街道有很多人放风筝 她在小学7、8岁时,已跟着爪哇岭的“大哥”到三角地抢别人风筝。
“我们自制的风筝是有玻璃碎的,我那时的工作就是把原子灯管舂得幼细,爪哇岭大哥在教堂外的空置地段煮牛皮胶,我们的风筝线需过胶,再粘上玻璃碎,完成后,等候大哥发号命令,浩浩荡荡走到三角地。”
她说,三角地又大又美的风筝成了目标,在用自制风筝把目标风笔割下来后,身为小偻儸就去抢,接着拔腿跑回天教堂外的大本营,而大风筝自然归大哥所有。
另一个让她津津乐道的是甩刀子游戏,有一次,邻家男孩不知何故竟把刀子甩到自己的手背,大伙儿眼见他鲜血直流,吓得作鸟兽散,这一段童年记趣足以让她笑到现在。
◆ 老街故事引共鸣 老街坊哭了
老街故事推出,引来老街坊的共鸣,甚至流下感动泪水!
刘雅兰告诉记者,波士街第一段落的系列篇章推上网后,其中有一位受访的老街人在阅读后,心情格外激动,拨打电话给她说,没想到有人会把当年经历过的辛酸写出来。
“我也很惊讶,有些80年代的青年很珍惜老街,他们想知道更多有关老街的故事,有的人也主动联系我,感谢分享老街故事,也体恤背后的准备工作不容易。”
她指出,老街第一段落的系列篇获得网民转发,点阅率次数超过3万次,把她吓了一跳。
她笑道,离开近30年,回到芙蓉没什么人脉,新一代的人也不懂她是老街人,最初走入老街核实门牌时,很多都不接受采访,很多时候都是亮出“招牌动作”,连口也不开的挥手示意她离开。
“那时脸皮很薄,被拒绝了一次又又一次,曾想打退堂鼓,想说算了吧,就写回自己住的那段,别那么多事,可是又不舍得,毕竟老街有很多故事可写。”
自第一段故事出街后,她再去核实老街其他段落的资料时,比之前容易很多,她的坚持陆续获得老街人的友善相助,完成资料收集。
● 刘雅兰:我对老街有交代了
完成老街故事系列后,刘雅兰形容:“我对老街有个交代了。
她说,写老街故事在最初源自于个人想法,直至后来陆续推出后牵引出集体回忆,让她觉得这件事做对了。过程中遇到的小障碍,已不是什么一回事。
负责任的她还参考《森美兰华人史话》,确保自己所写的与历史相符,她撰写老街点滴过程,采用手写板一笔一划输入,对科技掌握有限的她,有几回忘记储存起来,结果又重写。
直至完结了老街系列,她如释重负,却也满怀感恩与感慨万千,“老街丰富了我的童年,年纪大了回乡重看老街历史,多了一分沧桑,走过老街曾经旺盛热闹的年代,如今真叫人怀念。”
◆ 《采访手记》
一个念头,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
每个人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有无数的念想,今天想要做这个,明天设想要做那个,可是,能够身体力行的人却很少。
梦想不仅限于年轻人,刘妈妈年届祖母级的年龄,内心仍装载着热忱与冲劲,想要为老街做一些事。
期间遇到许多障碍,包括面对自身视力困难,但她依然按照初心,努力完成一件想做的事,给许多光说不做的年轻人最好的示范。
虽然老街故事还有很多有待发掘及填补的史料,但很多事情都是通过一点一滴开始,才能汇集成河。
社会许多的美好,来自于那些有趣的灵魂,把梦想付诸行动,不问收获坚持做好一件事。
瞧,刘妈妈把心里那颗萌芽的念想,就这样变成了大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