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屋子后日益减少 门楣堂号恐消失
(马口3日讯)马口阿逸依淡新村建立新村至今59年,屋子门楣上的堂号已越来越少,最终会否消失,令人关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这个新村拥有200家住户,但与其他新村一样,人口老化日益严重,很多年轻人都到外地谋生,村内只剩下年长者守着祖业,不少屋子空置荒废多年,当年的热闹情不再。
前任村长梁建祥说,当年村民到该村建屋开芭,屋子门楣上都挂上堂号,以代称自已的姓氏,不过随着村民安居乐业翻新屋子后,堂号便告逐渐减少。
他说,这是一个发展趋势,社会洪流把堂号逐渐淘汰,现在村内剩下的堂号不到30%。
他说,堂号是华人的家族文化,以前的人挂堂号是要显示祖先的功业、彰显家族宗亲的特点,同时训诫子弟要继承祖业。
他说,堂号挂上门楣之后,屋主的姓氏就一目了然,但是也须熟悉姓氏的代称,譬如弘农是杨姓,陇西是李姓等,堂号是早期中国一个姓氏发源地的代称,因此也称郡号,属于是中华文化的一种。
村民黄桂婶说,他们在1975年从甲必搬到该村定居时,“江夏”牌匾便挂在门楣上,至今依旧不变。
她认为,新村屋子挂堂号才有传统的中华文化气息,因此挂上堂号是正确的。
村民陈德伟说,他总觉得,新村屋的门楣上有个堂号,不但能够散发出中华文化的气息,也让屋主在精神上感觉到比较扎实。
他说,堂号在今天已成为可有可无之物,只有在一些传统新村才可看得到,现在的花园住宅区的堂号已几乎绝迹,这是很可惜的。
而且他相信,现在很多人已不晓得堂号是什么东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